在每块液晶屏幕的背后,都有一个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组件——偏光片。而偏光片的核心,则是一片比头发丝还薄的PVA光学膜。这片透明的薄膜,如同一个精密的光学栅栏,筛选着通过屏幕的光线,最终呈现出我们所见到的清晰画面。
PVA光学膜:被垄断的百亿赛道
PVA光学薄膜是液晶显示关键材料偏光片的核心膜材,约占其原材料成本的12%。因 PVA光学薄膜技术含量高,全球市场主要被日本的可乐丽和合成化学两家企业垄断,其中可乐丽约占全球产能的80%,并垄断了膜用 PVA 原料市场,剩下的20%几乎被日本合成化学掌握。国内仅有皖维高新、台湾长春生产,市场占有率较低,全球再无其它生产企业。
随着全球液晶显示产能持续向国内转移,国内偏光片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,各大厂家对成本管控更加严格,对上游原材料国产化的需求也日益迫切。2025年我国偏光片按产能计实际需求量约 3亿平方米,折算PVA光学薄膜用量近2亿平方米。
日本企业占据主导地位
可乐丽:全球PVA光学膜市场的领导者,占据约80%的市场份额。
日本合成化学(现属三菱化学):占据了全球约20%的市场份额,是另一重要参与者。
中国企业的突破
皖维高新经过持续攻关,目前700万平方米/年PVA 光学薄膜(宽幅)已实现稳定生产,批量供应市场,新建年产 2000 万平方米 TFT 偏光片用宽幅 PVA 光学薄膜项目将于下半年投产,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。
2025上半年,皖维高新实现产量420.49万平方米,较上年同期增长 56.72%;销售430.23万平方米,较上年同期增长 120.58%;实现销售收入 4,864.64 万元,较上年同期增长 100.98%。
PVA光学膜:技术壁垒与国产突破
PVA光学膜的制造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,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:
高纯度PVA树脂合成:需要将金属离子含量降至ppm级。
精密拉伸工艺:膜厚均匀性需要实现±1μm的精确控制。
染色与交联技术:碘染-硼酸交联动态调控技术,直接影响偏光膜的透光率(目标是提升至43%)。
以皖维高新的技术突破为例,其开发了高纯度PVA树脂合成技术(将金属离子含量降至ppm级)、创新了湿法双向拉伸工艺(实现膜厚均匀性±1μm控制)、并攻克了碘染-硼酸交联动态调控技术(将偏光膜透光率提升至43%)。
PVA光学膜:行业发展驱动因素
PVA光学膜行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驱动,主要包括以下方面:
下游需求增长
大尺寸电视:75英寸及以上电视面板出货量年均增速保持在15%以上,这对偏光片的透光率、均匀性提出更高要求。
车载显示:2025年全球车载TFT-LCD面板出货量预计达2.5亿片。为满足车载显示的可靠性需求(如耐高温高湿85℃/85%RH、抗震动),偏光片产品单价较消费级产品溢价30%以上。
工业控制与专业显示:全球工业显示器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72.6亿美元,其中8-21英寸中尺寸产品占比超60%,需要宽温域(-30℃至85℃)、防眩光等特种偏光片。
产业链协同与国产替代
全球液晶显示产能持续向中国转移,2025年中国大陆偏光片产能预计占全球63%,本土面板厂商对本土偏光片采购比例已从2018年的不足20%提升至当前的45%以上。
PVA光学膜:未来趋势展望
短期(1-3年):
国产替代仍是主旋律。随着皖维高新等企业新产能的释放和产品良率的提升,预计国内偏光片厂商的PVA光学膜本土化采购比例将持续提高。
中期(3-5年):
技术深化和产品多元化是关键。企业需要持续研发投入,进军更高端的应用领域,如AMOLED用偏光片、柔性显示用偏光膜等,并拓展非显示领域的光学应用。
长期(5年以上):
全球竞争力构建。中国PVA光学膜企业有望从满足内需走向参与全球竞争,通过技术、成本和产能优势,在全球市场中争取更大份额,改变现有的市场格局。
来源:广东功能膜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
江苏省复合材料学会
承办单位江苏大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
电话:13052361373
邮箱:13052361373@163.com
地址: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大道东688号
扫码关注获取
更多展会资讯